出售本站【域名】【外链】

张万斌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立体发散性合成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3 09:41

张万斌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金属正在元素周期表中占主导职位中央,并暗示出折营的化学性量。很多常见的惰性共价键如C-X(Cl, Br, C, N, O等)以及CO2、H2、N2等惰性小分子正在金属催化条件下可以间接嵌入到生物、医药和资料等罪能分子中。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曾多次颁布给金属催化的化学反馈就丰裕注明该规模的重要性(如格氏试剂、烯烃聚折、分解氨、分比方错误称催化、烯烃复折成、交叉偶联等)。规范的单金属催化体系通过金属催化剂活化此中一个底物大概官能团,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取另一个底物大概官能团反馈的过渡态能垒。只管单金属催化体系已得到重要停顿,但该体系依然面临反馈活性低和立体选择性差等诸多挑战。基于富厚的单金属催化反馈形式以及作做界中的双核金属酶的启示,双金属协同催化战略遭到宽泛关注。那次要有以下三个起因:1)反馈活性高:双金属协同体系通过两个催化剂划分活化两个惰性底物,可以有效降低反馈过渡态的能垒,从而可以真现以前效率低大概不成能真现的化学反馈;2)立体调控方式多样:双金属催化体系可以通过手性金属催化剂和非手性金属催化剂的协同催化体系(M1*+M2)/(M1+M2*)以及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 (M1*+M2*) 来进步化学反馈的立体选择性;3)立体发散性分解: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 (M1*+M2*) 操做两个手性催化剂划分活化两个底物并控制其立体选择性,通过扭转两个手性金属催化剂的构型组折,就可以很便捷地真现含两个手性核心化折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图1)。

图1. 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及其立体发散性分解


原综述重点引见基于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立体发散性分解的展开过程和最新钻研停顿。1996年,日原Sawamura和Ito小组开发了一个由手性铑和手性钯构成的双金属催化体系,真现了α-氰基羰基化折物立体选择性的烯丙基化反馈。2004年,哈佛大学的Jacobsen小组报导了由手性(salen)Al和手性(pyboV)Er构成的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真现了α,β-不饱和酰胺的分比方错误称氰化反馈。然而上述催化体系仅构建了一个手性核心。手性分子的差异构型往往暗示出差异的、以至彻底相反的生物活性。单手性核心的(R)-和(S)-分子可以通过扭转催化剂构型划分分解,但含两个手性核心的分子通过上述办法只能获得此中两个立体异构体(RR/SS或RS/SR)。因而,分解此类分子的所有立体异构体(即立体发散性分解)极具挑战性。为了分解目的产物的所有立体异构体,化学家们往往须要通过扭转底物、催化剂(蕴含扭转金属离子和配体大概调控配体的电性和位阻)、反馈条件(蕴含扭转反馈温度大概溶剂)或通过设想新的反馈来真现。相比而言,协同催化战略供给了一种简略、通用且可预测的办法来真现目的分子的立体发散性分解。2013年,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Carreira小组初度操做该战略开发了一个由手性Ir催化剂和手性胺的协同催化系统,真现了简略醛的立体发散性烯丙基替代反馈。随后,基于金属和有机协同催化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得到了快捷停顿。2021,韩国Lee小组报导了一个双有机协同催化体系,真现了α,β-不饱和醛立体发散的加成反馈。思考到单金属催化极其富厚的反馈形式,双金属协同催化战略遭到宽泛关注。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小构乐成开发了第一例基于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并真现了α-羟基酮的立体发散性烯丙基化反馈。随后,多种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差异反馈类型的立体发散性分解蕴含烯丙基替代、炔丙基替代、氢官能化和环化等反馈。


(一)立体发散性的烯丙基替代反馈


1.1 Ir/Zn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小组操做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战略,基于软硬酸碱真践和配位场真践,操做配体的配位数和成键特性来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络折常数、手性环境和电极电势,有效处置惩罚惩罚了配体替换、立体化学婚配和多金属共存的兼容性问题,乐成开发了一个含有手性亚磷酰胺配体修饰的铱催化剂和手性氨基醇修饰的锌催化剂构成的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并将其胜操做于未护卫羟基酮的立体发散性的烯丙基化反馈中(图2)。该催化体系具有很好的产率以及劣越的立体和非对映选择性。值得留心的是,运用同样的本料正在雷同的反馈条件下通过简略扭转催化剂的组折,可以很便捷的分解四种立体异构体。

图2. Ir/Zn用于羟基酮的立体发散性烯丙基化反馈


1.2 Ir/Cu


潜手性亲核试剂的开发是真现立体发散性烯丙基替代反馈的要害。2018年,美国Hartwig小构乐成开发了一个由手性亚磷酰胺修饰的铱催化剂和Walphos修饰的Cu催化剂构成的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真现了氮纯芳基酰胺/酯的立体发散烯丙基烷基化反馈(图3)。值得留心的是含氮纯芳环宽泛存正在于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自然产物、药物和农药中。该Ir/Cu催化体系具有很是好的立体选择性,大局部产物都可以以单一的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来与得。正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氟本子但凡可以加强药物的联结力并扭转物理化学性量,从而进步药物的代谢不乱性、选择性和疗效。2019年,Hartwig小组又开发了一个由手性金属环铱催化剂和BPE修饰的手性铜催化剂构成的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并将其胜操做于含氟氮芳基酯、酮和酰胺的立体发散烯丙基化反馈中。

图3. Ir/Cu用于氮纯芳基酰胺/酯的立体发散性烯丙基化反馈


光学杂α,α-二烷基替代的α-氨基酸具有折营的不乱性和三维空间构造,因而正在多肽构造中能够孕育发作重要的构象限制。因而,如何高效地分解非自然的手性氨基酸接续是分解化学家面临的挑战。铜参取的亚甲胺叶立德遭到宽泛关注并宽泛使用分比方错误称环加成反馈中。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小组和武汉大学王春江小组的确同时操做铱和钯催化烯丙基替代反馈划分生成收链和曲链产物的特点,乐成开发了Ir/Cu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真现了含有两个手性核心α-氨基酸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图4)。

图4. Ir/Cu用于非自然氨基酸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1.3 Pd/Cu


消旋体的装分取转化是手性分解化学钻研的次要内容。传统的动力学装分真践上只能获得50%产率,本子经济性较差;规范的动态动力学装分受限于特定的官能团转化,折用性有限。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和中科院成都生物钻研所廖建钻研员竞争操做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通过Pd/Cu两种手性催化剂的催化活化和立体空间婚配来协调底物的消旋化速度(Krac)和产物的生成速度(Kp),乐成真现了挑战性外消旋烯丙基底物的动态动力学分比方错误称转化新反馈(Krac>Kp),高立体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地真现了一系列含有间断手性核心构造的非自然α,α-双替代α-氨基酸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图5)。该战略为消旋体的分比方错误称转化供给了一种新办法,无望拓展消旋底物的折用领域。上述战略也同样折用于消旋1,3-二苯基烯丙基底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图5. Pd/Cu用于消旋底物的动态动力学分比方错误称转化反馈


含有间断手性核心的β-羟基酮类化折物宽泛存正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自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而且它们的立体化学对其生物活性表达具有重要映响。因而,展开一种能够有效地与得目的产物所有立体异构体的办法是一个很是有意义的钻研课题但同时也很是具有挑战性。Aldol反馈做为一种分解β-羟基酮类化折物最有效的分解办法,但凡只能与得此中一种非对映异构体(syn 或 anti)。为了与得此类构造的另一种非对映异构体,分解化学家们也作出了不少勤勉。但那些办法次要局限于手性辅基大概运用差异的添加剂、催化剂和溶剂等反馈条件来真现。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小组开发了一个Pd/Cu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并胜操做于烯丙基偕二醋酸酯的分比方错误称去对称化烷基化反馈,顺利真现了β-羟基酮类产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图6)。

图6. Pd/Cu用于β-羟基酮类化折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正在传统单催化体系中,单一手性核心的分比方错误称催化分解曾经得到了重要停顿。另外,间断手性核心也可以通过调控配体构造上的电性和位阻等因素与得折意的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然而,两个非间断手性核心的立体选择性分解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应付非环催化产物。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课题组和上海有机所麻生明院士课题组竞争展开了一个由手性双膦修饰的Pd络折物和手性二茂铁膦-噁唑啉修饰的Cu络折物构成的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胜操做于含联烯轴手性和核心手性氨基酸类化折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图7)。另外,通过联烯轴手性到核心手性的有效转移,该办法可以用于1,3-非间断双核心手性化折物的分解,提升了产物的使用性。含有联烯轴手性和氨基酸核心手性的催化产物还可以用于分解具有螺环构造以及二氢呋喃构造的1,3-非间断双核心手性化折物。

图7. Pd/Cu用于非间断联烯轴手性和核心手性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1.4 Ir/Ni和Ir/Co


一个手性分子的相对和绝对构象会间接映响它的生物活性。因而,分解目的分子的所有立体异构体对其停行治疗和毒理学评估至关重要。2022年,深圳湾实验室/四川大学的冯小明和刘杨斌团队以苯并呋喃-3(2H)酮和烯丙醇碳酸酯为底物,通过手性双金属协同催化战略(Ir/Ni和Ir/Co),真现了分比方错误称烯丙基烷基化反馈,可以便捷地以高支率和高选择性制备产物的四个立体异构体,进而完成为了自然产物洛克米兰醇(rocaglaol)八种异构体的立体发散性全分解及其抗癌活性的钻研(图8)。

图8. Pd/Cu用于非间断联烯轴手性和核心手性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二)立体发散性的炔丙基替代反馈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昌小构乐成将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用于立体发散性的炔丙基替代反馈中。做者开发了一种Ni/Cu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两种手性金属催化剂划分活化炔丙基底物和醛亚胺底物,并控制其立体选择性,以劣良的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分解了含炔烃和氨基酸构造单元分子的四个立体异构体。正在雷同的反馈道路下,高效地真现了自然产物amathaspiramide D的立体发散性全分解(图9)。

图9. Ni/Cu用于立体发散性的炔丙基替代反馈


(三)1,3-二烯、联烯和烯炔的立体发散性氢烷基化反馈


1,3-二烯和联烯等不饱和烃的分比方错误称氢官能化反馈是构建手性烯丙基化折物的重要办法。2019年,南开大学的资伟伟小组操做双金属协同催化战略,乐成真现了1,3-二烯取醛亚胺酯的立体发散性氢烷基化反馈,有力促进M-H催化的不饱和烃类化折物的氢官能化反馈的展开(图10)。Pd/Cu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一方面有效拓展了亲核试剂的折用领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潜手性亲核试剂的非对映选择性控制。另外,该战略可以通过调控两个手性金属催化剂的构型组折,可以很便捷地真现目的产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随后,该小组又乐成真现了联烯醚和联烯胺的立体发散性氢烷基化反馈,分解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手性氨基醇和Mannich-type构造单元。

图10. Pd/Cu用于1,3-二烯的立体发散性氢烷基化反馈


202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钻研所何智涛课题组和林国强课题组竞争,真现了一个由手性金属钯和手性金属铜构成的双金属催化体系, 并乐成将其用于烯炔取含氟烯醇的立体发散氢烷基化反馈(图11)。一系列含有联烯轴手性和含氟核心手性的构造被顺利地分解,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划分最高抵达>99% ee 和>20∶1 dr。另外,该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具有很是好的底物折用性。含有联烯轴手性和含氟核心手性的产物可以很便捷地通过轴-核心手性转移分解一类含非间断手性核心的含氟四氢呋喃构造。

图11. Pd/Cu用于烯炔的立体发散性氢烷基化反馈


(四)双金属接力催化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202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ark Lartens小组报导了一个Pd/Rh接力双金属催化体系,乐成将Pd催化的烯丙基烯醇碳酸酯重牌和Rh催化的α,β-不饱和酮的1,4-共轭加成串联起来,一锅法便捷地分解了具有两个远程立体核心的手性环酮化折物(图12)。另外,通过两个手性金属催化剂的构型组折,真现了产物所有立体异构体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图12. Pd/Rh接力催化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五)立体发散性的环化反馈


环状构造正在不少自然产物、药物中很是常见,而手性环状化折物的分解接续以来都广受关注。2019年,武汉大学王春江小构乐成将Ir/Cu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用于吲哚烯丙基碳酸酯和醛亚胺酯的分比方错误称环加成反馈,构建了含三个手性核心的氮纯环骨架(图13)。另外,该催化体系也可以真现了八种立体异构体中的四个异构体的立体发散性分解。最近,该小组又展开了Cu/Ir-双金属协同催化亚胺酯和乙烯基碳酸亚乙酯的分比方错误称串联烯丙基替代/内酯化反馈,真现了含两个间断手性核心的γ-丁内酯类衍生物的立体发散性精准分解。

图13. Ir/Cu立体发散性的环化反馈


手性螺环骨架分子由于其折营的三维空间构造以及较强的构造刚性,正在药物设想取手性配体开发中遭到宽泛关注。2021年,张万斌小组操做Ir/Cu和Pd/Cu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初度真现了手性螺环化折物的立体发散性分解,乐成按捺了氧π-烯丙基铱/钯偶极子取亲核偶极子分比方错误称环化反馈中区域和立体选择性的控制难题(图14)。钻研发现该类螺环骨架产物可以做为一类新型的手性氮-烯配体,间接使用于金属铑催化的分比方错误称芳基化反馈中。

图14. 双金属催化体系用于螺环骨架的立体发散性分解


只管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立体发散性分解已得到很大停顿,但该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行双金属催化立体发散反馈次要局限于烯丙基替代和氢烷基化反馈等少数几多类反馈。另外,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中正在催化活性和立体控制等方面的内正在协异性还尚待钻研。鉴于分比方错误称催化的快捷展开及其正在生物、医药和资料科学规模的宽泛使用,立体发散性分解的钻研将变得愈加生动。做为真现立体发散分解的重要战略,双金属协同催化战略将遭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综述近期颁发正在Angew. Chem. Int. Ed.上,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做者,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霍小红为第一做者。该项工做次要获得了国家作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名目基金和上海市教卫基金的资助。


本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曲达本文页面,或点此查察本文):

Bimetallic Catalysis in StereodiZZZergent Synthesis

Xiaohong Huo, Guanlin Li, Xi Wang, Wanbin Zhang

Angew. Chem. Int. Ed.2022, 61, e202210086, DOI: 10.1002/anie.202210086


导师引见

张万斌

hts://ss.V-molss/uniZZZersity/faculty/12592 


假如篇首说明了授权起源,任何转载需与得起源方的许诺!假如篇首未出格说明缘故,原文版权属于 X-MOL ( V-molss ), 未经许诺,回绝转载!

  点击分享

支藏 撤消支藏